ID: 551624

洋务运动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3次 大小:19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洋务运动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原因 1、洋务派的倡导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 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2)洋务派在中央以 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他们主张利用西方 来维护清朝统治。 2、慈禧太后的支持: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慈禧太后认识到,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 赏识的洋务派。 3、总理衙门的推动: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进行的 机构。 二、概况 1、起止时间: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 2、目的:“ ” 3、主要活动 (1)兴办企业 ①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 “ ” 为旗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其中有曾国藩创设的 ,李鸿章成立的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 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洋务运动后期,为辅助军事工业,洋务派打出了“ ”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较大规模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 和在 设立的开平煤矿, 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2)筹划海防 ①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重要舰船向 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 建造。 ②到会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 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设立了 。 (3)发展教育 ①洋务派先后创办了 所新式学校,培养人才。 ②选送了几批 、进修生、出国深造。 4、结果:清政府在 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失败原因 (1)西方列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 ,一些 敲诈勒索,使企业难以发展。 (2) 的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3)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 ,洋务派力量较为分散。 (4)洋务派只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 ,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方面 ①日本在 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②日本统治集团为摆脱国内危机,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 (2)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行径的支持: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 在远东发展势力; 企图趁机夺取新的权益;俄国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3)中国方面;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不认真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 ”,清军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4)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 起义,中日两国共同出兵朝鲜,日本趁机制造事端,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 (1)第一阶段(1894年7~9月份) ①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 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但李鸿章却极力奉行 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②平壤战役:日军分路进入平壤,清军回族将领 壮烈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日军占领平壤。 ③黄海战役:平壤战役后,北洋舰队在黄海突遭日本舰队阻截,丁汝昌下令迎战,邓世昌、 等率军英勇战斗,结果双方互有胜负,但李鸿章为了 ,不许北洋舰队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2)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 ①辽东战役;黄海大战后,日军一路从朝鲜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沿海清军除 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的 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制造了“旅顺惨案” ②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致使北洋舰队 。 3、结果-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双方代表: 年4月;李鸿章、 。 (2)内容: ①割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 ③开放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口运销内地免收 税。 (3)危害 ①大片领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