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17360

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详案+素材)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01493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详案,素材
    课件32张PPT。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即下即用,视频自播,省心高效! “不求甚解”一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态度的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新知导入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新知导入 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作者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写作背景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què).关于驳论文新知导入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反驳对方的论点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关于札记 本文选自邓拓《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 先听后读,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3、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新知讲解1.本文是驳论文。文章批驳的观点(文章的靶子)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 批驳的观点(文章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新知讲解2.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探究学习:新知讲解论证思路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一层(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第二层(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三层(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第二部分(第2-8段)阐述不求甚解的真正意义。新知讲解不求甚解(1)摆出错误的看法,树靶子 (2—4)引出提出正确的观点 (5—6)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 观点 (7—8)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观点 (9)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须反复阅读不求甚解的真正意义板书设计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新知讲解4.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