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18426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曹刿论战》课件(共98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0887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7课,曹刿论战
  • cover
课件98张PPT。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朗读欣赏,订正读音曹刿请见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 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guìjiànshíjiànbǐfúbiànfúshǔchéngjìzhéfúmǐ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再次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 按照什么顺序讲这个故事? 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哪里? 这个故事给现在人什么启示?故事背景词句解说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对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齐齐师败绩鲁鲁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故事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战争背景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准备不足。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春秋时作战主要用战车,战场必须适合车战。杓山以西、以南的大河为汶河上游,是鲁国通齐国的交通要道。鲁军沿汶河而上,过长勺氏地,再沿淄河而下,过莱芜谷,就可到达齐都临淄。此道后又称孔道,适合战车行军。杓山前的大河,河床平缓,最宽处达1公里余,东西蜿蜒长达10公里,适合大规模的车战。河两岸为丘陵,符合<曹刿论战>篇中“惧有伏焉”的地形。此地的长勺氏是分封给鲁国的氏族,因此鲁军能得到长勺氏的支持,站稳脚根,布阵迎敌。此地又是鲁国的边境地,东北10公里就是齐国修建的齐长城青石关,因此齐军可以在边境集结军队,而鲁军在战胜齐军后,可以“遂逐齐师”。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