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18442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悬岩边的树 教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7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比较,悬岩,探究,北师大,单元,第三
  • cover
悬岩边的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词语,诵读诗歌,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方法与过程:反复诵读,自主学习,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悬崖边的树所体现出的、乐观、自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崖边的树所体现出的、乐观、自信的精神。 难点:理解“象征”的写法。 课时时数 1课时 教学时数 第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导入: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近代诗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诗,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 2.出示学习目标(见前) 二、指导学生先学 1.反复朗读诗歌,联系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2.借助悬岩边的树及周围景物等独特的意象来理解诗歌的特点。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走近作者:曾卓,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1922年出生于武汉,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诗人一生境遇坎坷,1955年诗人因被卷入所谓的“胡风事件”而被迫搁笔。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直到1980年诗人才获得解放,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等。 2.了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3.朗读诗歌(听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1)给生字注音。 喧哗xuān huá 倔强jué jìang (2)注意句子的节奏。 (3)感知本诗所描绘的内容。 四、概括各节大意。 1.写树的莫名奇妙的遭遇和面临的险境。 2.写树本身的孤独、寂寞与倔强的精神状态。 3.写树的外貌及情态。 五、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可叫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全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1.第一节中“奇异的风”你认为是什么样的风?联系创作背景,你想到了什么?“一棵树”象征什么?(明确:暴风、肆虐的风,或者是凛冽寒风;文革时期严酷的政治环境和动乱的社会现实;是无数遭受冤屈的革命者的象征;) 2.第二节中写“森林的喧哗”和“小溪的歌唱”,有何用意?(以此来衬托和渲染树对自由、和平以及爱的渴望,它像一丝光明划破了全诗的阴霾,又像一股暖流慢慢融化了诗人心头的坚冰,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3.第三节中“风的形状”和“展翅飞翔”的深层含义是什么?(“风的形状”是外在的狂暴力量对“树”的压迫之后留下的痕迹。但“展翅飞翔”是树的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再现,是冷静的审视和对待逆境,重新出发。) 4.本诗中的树象征哪些人? 那棵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的悬崖边的树不仅是无辜遭难者的革命者的身影,更是诗人曾卓孤傲而火热的品格与风骨的图象。 【作业布置】 一、课文小结: 在《悬崖边的树》这首自由诗中,“树”只是一个切入点,在他身上融入了诗人丰盈的生活感受,托物言志,借物起兴,给人以深广的联想与领悟。我们由树想到了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只有经受住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攀根生节,长成傲立苍穹的参天大树。 二、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