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23682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93026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西夏,北宋,并立,课件,教案
    新知导入 西夏 辽(契丹) 北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 发展和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 第一章 崛起与并立(政权篇) 新知讲解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辽 北宋 西夏 10世纪初(916年) 11世纪前期 ( 1038年 ) 960年 赵匡胤 开封(汴京) 汉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临潢府 契丹族 元昊 兴庆 (银川) 党项族 请同学们阅读p33-34,完成下列表格(2分钟) 崛起与并立(政权篇) 一 起源于 辽河上游 青牛白马的传说—契丹先祖起源 1、民族的崛起之契丹族 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措 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影 响 国力不断增强 饱读中原诗书的阿保机命人用300多个汉字作拼音字母,创造出了契丹文字。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林潢府。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族……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薔,土无五谷。 ———《旧唐书》 2、民族的崛起之党项族 西夏武士 措 施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政权的并立 西夏 辽 北宋 第二章 战争与和平(交往篇) 自主阅读P35,完成辽与北宋的关系演变表。(1分钟) 辽太宗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占领幽云十六州,冲突加剧; 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由战争到防御; 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辽战争的历史渊源? 1、战和关系之辽与北宋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军事地位:对于北宋来说,是重要的天然屏障,对于契丹来说,占领它则占据了对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自主阅读P35,完成澶州之战的军事档案。 1、时间: 2、交战双方: 3、交战地点: 4、关键人物: 5、战争结果: 6、影响: 宋真宗时 辽与北宋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宰相)、宋真宗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签订“澶渊之盟”。 小小军事家 寇准 宋真宗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 的百姓也很不利。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对北宋来说 2、对辽来说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看,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战争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