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44473

19渐变的形 教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07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变的,教案
  • cover
渐变的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渐变的基本知识,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用渐变的方式设计有趣的渐变的图形;?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渐变的形所具有的秩序美、规律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 ?了解渐变的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渐变的形,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并能用渐变的方式绘制出新颖、有趣的渐变的图形。 教材分析: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的形”在本单元中安排在“重复的形”之后,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有一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便于学生掌握。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渐变的形”同样也是构成艺术内容之一,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欣赏自然和生活中渐变的形,感受渐变的形的美感,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知识,激发想象,表现自然和生活中有趣的图形渐变。根据本年龄段学生特点,应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意识,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通过对前后两节课的融会贯通,学生应掌握渐变的特点,更加懂得如何创作出渐变的图形。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很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要紧扣“渐变”突出趣味性,让“形”的渐变引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欲望,从生活入手,激发创作的热情。引发学生根据“形”展开丰富联想进行渐变,最后达到“形”的完整美。让学生带着兴趣全面、和谐、自由地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情况: 中年级学生虽然相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但毕竟只有三年级,他们不是专业人士,你要让他们很规范地来创作渐变的形是有难度的。所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渐变的形的形式美以及逐渐变化规律中的节奏美为主,降低作业要求;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变化的元素,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 ?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任务驱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张彩纸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老师将纸撕去一块),现在呢?(生:少了一块)再撕,又少了一块,你们想到了什么吗?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呢?那就要瞪大你们的小眼睛了。(撕……)变成了什么?(小兔子)咦,原来变成了一只小兔子。 问:刚才同学们都瞪大了小眼睛在认真的看,那你发现了由这张纸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生:慢慢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2、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小结:你说的真好,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我们把这种逐渐变化的形称为渐变的形。 (出示课题:渐变的形)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撕纸,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直观感知到了“渐变”这一有趣的变化过程。) 二、认识渐变的形 1、了解生活中的渐变现象。 师问:这种逐渐变化的形在我们的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还发现过哪些逐渐变化的形状或现象呢?(生:……) ppt展示:生活中逐渐变化的形状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画面,勾起学生对生活中见到过的形和现象的回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探索 过渡:这种逐渐变化的方式也给艺术设计师带来了创作的灵感,设计师通过大胆有创意的想象将渐变运用到了图形设计当中。 师问:老师这里就有一幅作品,(出示书的图形)看到书的图形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师: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画的吧?(出示第1副)你看到了什么?想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