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课 大战的转折与结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 2、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 3、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历史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样一个手势:手心对外,将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形成“ V”字。这个手势在相当多的国家里表示“胜利”、“成功”之意,因为英文中“胜利”( 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是“ V”。 而以“V”作为招牌动作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是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十分喜爱这种手势。据说有一次,他在地下掩体内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地面上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记者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这时,一名记者发问:“首相先生,有把握吗?”丘吉尔转过身,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一定胜利!”这一场景出现在第二天出版的各大报纸上,从此这一手势便在世界迅速流行开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世界人民对法西斯的反击和胜利。 二、新知讲解 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与世界人民为敌。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阅读课本49———50页,思考: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敌,才有可能打败法西斯。这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思考: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思考:《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国停战和议和。 思考: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意义是什么? 极大地改变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的对比,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②、大战的转折 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形成了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同时轴心国集团中的国家根据战争的形势的改变,也改变了战术。 1.斯大林格勒战役 思考: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呢?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的交通要道。 2.请学生结合课本第50页的内容,讲讲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情况。 战役概括:时间:1942年7月; 地点:斯大林格勒; 作战双方:苏、德。 结果: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思考: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军经此战役后,元气大伤。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4.北非战场 1942年11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