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5500

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测试(5)(人民版必修3)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60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专题,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测试,人民,必修
  • cover
专题五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A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该引文出自 A.中共“七大”文件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共“十三”大文件 D.中共“十四大”文件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于 A.1950年2月 B.1951年2月 C.1956年4月 D.1958年4月 3.《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的起草者是 A.邓拓 B.彭真 C.吴晗 D.廖沫沙 4.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5.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包括①文艺为人民服务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③文艺创作以“样板戏”为标准④艺术形象要高、大、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6.中国作家协会为鼓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立的奖项是 A.鲁迅文学奖 B.茅盾文学奖 C.五个一工程奖 D.金鸡奖 7.中国重返奥委会,开始全面登上国际体坛是在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2年 8.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国际排坛赢得 A.三连冠 B.四连冠 C.五连冠 D.六连冠 9.1984年7月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本届奥运会开赛以来的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A.许海峰 B.郎平 C.刘国梁 D.栾菊杰 10.北京申请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取得成功的时间是 A.1999年5月 B.2001年7月 C.2001年8月 D.2002年9月 11.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1961年B.1962年C.1965年D.1966年 12.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于 A.1966年B.1967年C.1968年D.1969年 13.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B.“实业救国”战略 C.“文化立国”战略D.“以德治国”战略 14.中国科学院成立于 A.1949年11月B.1950年10月C.1951年11月D.1952年10月 1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分别是 A.1958年,1960年B.1964年,1967年 C.1964年,1968年D.1967年,1968年 16.1973年,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稻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吴阶平 C.袁隆平 D.王昆 17.1988年9月,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陈云 D.杨尚昆 18.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是在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19.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A.聂海胜 B.杨利伟 C.费俊龙 D.王选 20.中国科学家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是在 A.2001-2002年 B.2002-2003年 C.2002-2004年 D.2003-2005年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6分)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5分)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4分) 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25分) B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建国后,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盛况,涌现了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