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63712

第6课 北宋政治 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9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6课,北宋,政治,教案
  • cover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政治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上承“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明清时期”。从公元960年北宋的建立到1368年元朝的灭亡,这一时期是中国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通发达,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科技有了更大发展,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也积累了一些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是在历史知识的真正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方法运用不熟练、语言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同时也要加强对做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时间、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分析掌握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学习重点: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对重文轻武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黄袍加身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A、军事上:宋太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调动,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B、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知州),实施知州三年一换的制度;各州又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C、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权,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重文轻武的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