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6951

历史:1.1《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88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华东师大,第一,分册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上海市延安中学 施洪昌 王立善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政权的更替、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理解《汉穆拉比法典》在行使国家职能中的作用及重要的历史价值。 2.通过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和王国的更替的学习,初步学习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吉尔伽美什》和《汉穆拉比法典》等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文献解读的能力。 3.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古代东方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应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明成果,同时懂得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道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及其职能。 难点:《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分析。 说明: 1.两河流域是现知产生国家最早的地方,国家的出现适应了当时两河流域生产发展的需要和阶级关系变化的需要,并在王国的更替中走向完善。“古代两河流域”作为本教材的开篇之作,让学生理解该地区国家产生及其职能,不仅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两河流域古代文明,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历史概念。故为重点。 2.分析文献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方法,高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以伊拉克“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的材料导入。 2001年,伊拉克举行“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纪念楔形文字的诞生。5000年后的今天,闪米特人的后裔仍为祖先发明的楔形文字深感自豪。今天的课,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一古老文字诞生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2.新月沃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摇篮 提供“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地图”(见ppt),分析古代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点。 提问:古代两河流域是指哪个地理范围?为什么此处被称作“新月沃地”?回答: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和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此处被称作“新月沃地”的原因在于,两条河流的泛滥为这个大干旱地区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且该地区形状为新月形。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引发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之间关系的初步思考。 提供相关史料,进一步分析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国家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见资料附录)问题:从材料一和二来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什么?回答:泛滥的洪水带给人们灾难,但是也带给人们可靠的收成和建筑房屋的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定居生活的所在。阅读材料三(见资料附录)问题:大型的灌溉工程是否能够以一家、一人之力就可完成的?灌溉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什么客观要求?回答:不能。灌溉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大型灌溉工程的修建需要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方式,加强了较大范围内居民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教师需对其中道理做一解释。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还有因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及其尖锐等因素,因缺乏充分的可供学生阅读的史料,干脆留待学习《汉穆拉比法典》一目时作补充分析。) 3.古代两河流域的王国更替 提供相关史料,分析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频繁的原因,并交代具体表现。 阅读材料四(见资料附录)问题:为什么说“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从教材看,这种冲突的表现何在?结果如何?回答:适合于定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