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量子世界 一、 “紫外灾难” 1.黑体 黑体是一个理想模型,即一个能完全吸收热辐射而不反射热辐射的物体。 2.紫外灾难 人们发现黑体的单色辐出度与黑体的辐射波波长和温度有关,并得出了黑体的单色辐出度与辐射波波长λ(μm)、温度T(K)之间关系的实验曲线,该实验曲线与从经典物理理论导出的结果在紫外区相矛盾,故人们称其为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二、不连续的能量 1.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认为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E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的 整数倍。 E=nε,n=1,2,3… 2.辐射是由一份份的能量组成的,辐射中的一份能量就是一个量子,量子的能量大小取决于辐射的波长,量子的能量ε与波长成反比与频率ν成正比,即ε=hν=h。公式中的h是普朗克常数,数值为6.626 176×10-34 J·s,这是普朗克引进的一个物理普适常数,它是微观现象量子特性的表征。 三、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把这种性质叫做光的波粒二象性。 2.德布罗意进一步提出物质波理论:每个物质粒子都伴随着一种波,这种波称为物质波,又叫概率波。 戴维孙、革末及汤姆孙的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3.光与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性或量子性的本质在于不连续性;波动性的实质在于对微观物体状态及运动描述的不确定性,不能把物质波理解为经典的机械波和电磁波。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首先提出量子理论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2)黑体的单色辐出度与黑体的辐射波波长和温度有关。(√) (3)一个量子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如原子、分子。(×) (4)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 (5)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说明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6)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因此物体的动能也是一份一份的。(×)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你觉得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热?为什么? 提示:夏天穿黑色衣服比穿浅色衣服感觉要热得多,因为黑色衣服吸收热辐射的能量多,反射热辐射的能量少,因而感觉要热得多。 (2)按照量子理论,对应于3.4×10-19 J能量的量子,其电磁辐射的频率约是多少? 提示:根据公式ε=hν得,ν== Hz≈5.13×1014 Hz。 (3)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行为的差异有哪些?二者遵循的运动规律分别是什么? 提示:宏观物体具有粒子性,遵循经典力学规律;微观粒子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即在微观世界,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的运动规律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说明,能够正确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基本“武器”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黑体辐射的理解 1.黑体模型的理解 黑体只是一种理想模型,但如果做一个闭合的空腔,在空腔表面开一个小孔,该空腔就可以模拟黑体,如图6-2-1所示。这是因为从外面射来的辐射,经小孔射入空腔,要在腔壁上经过多次反射,才可能有机会射出小孔。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外面射来的辐射几乎全部被腔壁吸收。 图6-2-1 2.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解释 (1)维恩公式解释:1896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从热力学理论出发,得到了一个公式,但它只是在短波部分与实验相符,而在长波部分与实验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图6-2-2所示)。 (2)瑞利公式解释: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从经典电磁理论出发推导出一个公式,其预测结果如图6-2-2所示,在长波部分与实验吻合,在短波部分偏差较大,尤其在紫外区域,当波长趋于零时,辐射本领将趋于无穷大,显然这是荒谬的,这种情况被人们称为“紫外灾难”。 图6-2-2 1.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是指( ) A.紫色的自然灾害 B.实验曲线与经典物理理论的计算结果不符合,该结果出现在紫外区,故称为黑体辐射的“紫外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