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71954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41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6课,明朝,科技,建筑,文学,教案
  • cover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明朝的文学在语文课堂略有涉猎,但对科技、建筑不甚了解。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是对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收集、探究问题兴趣浓厚、喜欢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教学目标 1.掌握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明朝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思想核心,体会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2.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时期我国科技成就对传统科技总结居多,但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存在停滞的危机。 3.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代科技、建筑、文化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西游记》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4. 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5.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一、科技名著 1.(多媒体出示明代科技著作的表格)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巨著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 纲目》 李时珍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 开物》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 1.(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城)朗读课文(79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 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 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多媒体出示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学生读教材回答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 提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二)北京城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展示图片《故宫》《北京天坛》等)朗读课文(80页“明朝北京城……”到“皇家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