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7209

历史:5.18《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4212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历史,5.18,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华东师大,第三
  • cover
课件18张PPT。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效。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五 《宋冗官冗费》材料二:(皇祐七年)枢密院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 ……天禧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千, ……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 ……视前所募兵寖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 --《宋史﹒兵志一》 材料三: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恐财匮力殚,虏乘吾敝,将无从而制也。 --《张载集﹒文集佚存﹒边议》 范仲淹庆历新政 范仲淹 (989 ~ 1052 )字希文,谥文正。 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富弼韩琦范仲淹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范仲淹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一明黜陟 五 均公田 九推恩信 二抑侥幸 六厚农桑 十重命令 三精贡举 七修武备 四择长官 八减徭役思考:新政最终夭折的原因是什么? 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反对。 再加上宋夏和议和内乱平息,仁宗的态度变化,范仲淹等改革官员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遂废。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庆历新政?1)是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对封建统治政策所做的内部调整,是一次局部的调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2)应当肯定其进步意义;①有利于社会进步,为今后的改革开创了先例; ②范仲淹敢于改革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气氛,敢于限制官僚贵族特权的精神,值得赞扬。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乱”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 因。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 一、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变法靠山(宋神宗)的动摇和去逝 三、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四、王安石性格偏执,树敌过多 变法成功的标准: 三个符合 是否在以后的统治中继续实施 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否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支持 如何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方法论:辩证法分析,一分为二看 积极意义: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农业有所发展,军事实力有增强,一定程度 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极影响:用人不当,损害百姓利益 触犯大地主官僚利益,被废除 课后思考: 1、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2、试从背景、目的和作用三方面比较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