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74412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40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吉林省,版含,Word,试题,历史,月月
  • cover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4分,共80分)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耜耕 D. 耦犁 2、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3、《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 4、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需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重要 B、粮食产量的稳定 C、生产技术的成熟 D、生产效率的低下 5、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6、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 .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7、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8、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9、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下田弃甽(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 10、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受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表明 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 11、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12、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豆的种子,北方种稻 这一严格的要求表明免其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提高粮食产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维护国家统一 1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