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75558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课《邓稼先》课件 (共33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28576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语文,下册,编版,一课,邓稼先
  • cover
第一课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多年同学,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1993 年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背景探寻 作者作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他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3年获本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获鲍尔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文题解读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文章以人名为标题,既点明了文章所要记叙和颂扬的对象,又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了解传记的特点。 2.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高尚品质,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事业的崇高情怀。 热泪盈眶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彷徨 殷红 鲜红 殷切 鲜为人知 (kuàng) (qì) (cuì) (páng huáng) (yān) (yīn) (xiān) (xiǎn) 正音识字 元勋 奠基 选聘 谣言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 殷红 qì   xiǎn xiè máng lù rú guǒ yān lè yān xūn diàn jī  xuǎn pìn yáo 背诵 昼夜 昆仑 挚友 sòng zhòu kūn lún zhì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 躬 尽瘁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jū gōng jìn cuì dāng kuì ? yù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要求在速读全文的基础上,勾画出2-3个关键词归纳段意。 速读课文: 结构内容 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写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五部分: 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第六部分: 一(总)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分)介绍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 三(总)六、热情赞颂 (总结) 结构层次 二、生平和贡献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