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94206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优质精品课件(36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9895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精品,课件
    课件36张PPT。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相信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作者简介 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瞭望( ) 缅怀( ) 探察( ) 探讨( ) 检讨( ) 彷徨( ) 激变( ) 格物致知( )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 读读写写丁肇中( ) 朱熹( ) 诺贝尔( ) 儒家( ) 测量( ) 埋没( ) 字词补充瞭望( ) 缅怀( ) 探察( ) 探讨( ) 检讨( ) 彷徨( ) 激变( ) 格物致知( )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读读写写liàotǎomiǎnchácuòxiùjī zhìjiǎnpánɡ huánɡ丁肇中( ) 朱熹( ) 诺贝尔( ) 儒家( ) 测量( ) 埋没( ) 字词补充zhàoxīnuòrú liángmò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字词梳理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些不切实际的谈论。小小测试议论文三要素: 、 、 。 论据的类型: 、 。 常见论证方法 、 、 、 、 。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 。 论证的方式: 、 。议论文常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议论文的中心。 论据:就是提出论点的依据或者理由。 论证:就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 2、论点包括: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3、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主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证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理清本文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整体感知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感知3、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2--12)(13)提出论题(2—5)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6—12)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1)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梳理文章思路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2、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合作探究《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传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