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94816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学习探究单

日期:2025-04-2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542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学习,探究
  • cover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学习探究单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过程设计 姓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 (?http:?/??/?www.21cnjy.com?)、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了解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的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 (?http:?/??/?www.21cnjy.com?)析归纳察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用列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理,知道我国现阶段坚持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观念,并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归纳概括 “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分析“乾隆盛世”背后隐藏着的各种危机。 2.难点:通过马戛尔尼的视角,利用史料,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步落伍的具体原因。 三、教学策略 1.采用自主———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自主、合作讨论。 2.采用史学材料分析法进行教学,针对史料,指导学生归纳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培养辩证思想。 3.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客观对待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指导学生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 4.教师准备:制作《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学习探究,并、单补充相关的史料。 5.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整理已学资料和补充资料,针对对课前分析列表所整理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学会判断“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是否准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合作互动过程 ?略 五、板书设计 略 六、布置作业 1、同步完成《作业本》 2、知道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步落伍的具体原因。 3、懂得我国现阶段坚持改革开放国策(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补充材料: 1、《礼仪之争》———在今人看来,礼仪问题属于形式,当时却成了中外交往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臣之礼尤为重要。臣民匍匐于君主脚下,向君主行跪拜礼被视为天经地义,是对君主至高无上地位的承认和服从。中国又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将别的国家都视为蛮夷之邦,把广阔的世界纳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按照封建等级、名分构成的朝贡体系之中。历代的统治者都制定有一套繁复的朝贡礼仪,朝贡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礼仪,才能表明其“向化”的诚意。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当时欧洲各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进步茫然不知,把西方各国仍然视为“海夷”。他们不假思索地称马戛尔尼为“贡使”,称他们带来的礼品为“贡品”,要求他们遵从中国礼制。英国作为当时西方第一强国,其使臣向中国这一传统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2、《英国使团来华提出的具体要求》———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当时提出的六项要求:一是请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二是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三是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四是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五是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六是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3、《马戛尔尼预言》———马戛尔尼访华虽然没有达到打开中国门户、扩张英国贸易的目的,但毕竟开始了中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