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北平和平谈判;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思想教育目标: 1、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国民党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反动的阶级本质,而其腐朽的统治正是它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说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共双方围绕和平谈判而展开的斗争,培养学生从复杂现象中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新民主革命斗争的回顾,培养学生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难点知识:对新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的分析、概括。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节课内容不多,主要需要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教学时,对“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目拟从理论准备、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三方面进行讲述,重点分析七届二中全会对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所作的理论准备。渡江战役拟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诗和一段影片加以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一目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把握。 教学要点 第四节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理论准备: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 (2)会议内容: (3)意义: 2、政治斗争:国共和平谈判: 3、军事斗争: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2)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3)军队厌战,土气低落 (4)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5)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主观原因: (1)中共的正确领导———核心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灵魂 (3)走经过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方向 (4)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中坚 (5)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保障 (6)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基础 3、中国革命的道路: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人民解放战争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独裁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为时不远,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讲授新课: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理论准备: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 (1)背景:战略决战取得胜利,全国即将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2)会议内容: ①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请大家思考一下,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到现在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哪几次重大转移,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当时反革命的联合势力强大,并占据中心城市。对此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提出向农村进军。我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中国共产党针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提出“反蒋抗日”的口号。在“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时党又提出了“联蒋抗日”的口号。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了和平解决事变,党又适时地提出“逼蒋抗日”的口号,使事变得到妥善解决,十年内站基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