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17156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83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 cover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第Ⅰ卷(选择题)将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C.《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2.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3.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B.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C.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D.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4.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出 A.礼乐制度分崩离析 B.学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士人阶层日益崛起 D.百家争鸣局面异彩纷呈 5.“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6.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B.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C.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 D.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7.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历史材料 出处 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 《汉书·武五子传》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 《汉书·儒林传》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8.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9.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 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