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16张PPT。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法学法 6.实验仪器选择 7.教学过程 水结冰了教材分析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本单元重要的部分,在整个的知识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学习有着现实的意义。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见过冰,对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理解冰的特点并不难,而且学生渴望探究自然界中自己所不熟知的各种现象,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1、通过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变化。 2、了解冰的特点,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认真、 细致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情感目标 3、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新课程理念以及课本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理解水为什么 能结成冰。 冰的特点和水 结成冰的过程 中的温度变化。 4、 教学 重难点情景教学法、探讨讨论法、分析比较法。教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学法 5、教法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操作结合6、实验 仪器 选择 每一组一块观察用的冰块 及盛冰的浅盘、试管、 8毫升左右纯净水、温度计、 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 干毛巾)、碎冰、食盐。 7、教学 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猜谜语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方法,能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有利于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环节二:实验探究,使水结冰 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冰。比较冰和水的特点、填写维恩图。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明确水和冰的区别,深入了解冰;同时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活动2: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①提出问题: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方法 设计理念:此项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也相应的突破了。 0102②指导学生做实验,得出水结冰的结论.讨论: 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 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小结:通过实验知道了水在0℃时会结冰。 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设计理念:通过探讨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 0102环节三: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拓展:既然水可以结成冰,那么冰可以重新变成水吗?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回家自己去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观察,看看你又有哪些新发现?设计理念: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展现科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设计作业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水结冰了 凝固 水(液态)??→????冰(固态) 水在0℃时会结冰。 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环节五:板书设计:设计理念:简单明了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能突出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结束语:各位评委,本节课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