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628336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李商隐《无题》ppt课件(共26张幻灯片)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725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外,古诗词,诵读,李商隐,无题,ppt
  • cover
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 李杜”。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一、走近诗人 二、无题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诗代表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意象群类。 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一类是从现实生活(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中提出的,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 这就是无题诗独特的艺术个性。深沉的社会蕴涵、浓烈而凄清的情感基调、闪烁不定的意象特征,以及精整工巧的语言风姿,共同构成了无题诗沉博绝丽的特质,使它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束幽艳别致的“秋花”。 补充:无题诗的意象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思考?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的困难(物质上的),第二个是离别时的痛苦难过(心理上的)的意思。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首 “爱情的绝唱”———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