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63178

2010年中考复习材料题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3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0年,中考,复习,材料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年中考复习材料题 材料题 1、 材料一: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该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二循礼者不足多。” 1)、两人的观点有何共同点? 2)、两人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哪一思想流派? 3)、说出形成他们共同思想的历史原因。 2、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和“导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医药成就。1)与“导引图”相似的华佗的一项成就是什么? 2)、从伤寒杂病论》作者和华佗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3、 从战国到魏晋时期,通过改革使国家强盛起来的改革主要有哪些史实?试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4、材料一唐太宗说:“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唐初,州县数目倍于隋朝,形成民少吏多的弊政,唐太宗命令房玄龄等合并州县,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员,裁并州县…… 材料三:贞观四年,“天下大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1)、为了改变“人君赋敛不已”的状况,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政策?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描述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5、“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 1)、诗中盲目是指什么?表现了鉴真的什么精神? 2)、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6、“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有哪些? 7、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三则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哪个阶级或派别的政治主张?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所代表的政治派别的共同之处。 3)、简述材料二、材料三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在中国进行的斗争实践及结果。 8、请你举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探索的事迹各一件? 9、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投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国要亡了,同胞起来呀!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湘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期,上海)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1)、概括材料一中的基本主张。 2)、在材料二中,向北洋军阀政府拍发电报的卢永祥最担心的是什么? 10、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的是哪次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1、1)、《义勇军进行曲》是哪次会议定为代国歌? 2)、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的危险是什么? 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否已经过时了?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和态度。 12、试根据所学知识,以“新旧中国外交”为题设计一张表格,内容包括新旧中国的外交事例各两个。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3、材料是《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的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斗争对象方面有何相同点?在影响方面有何不同点? 14、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1)、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代表了哪个阶级的什么愿望? 2)、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以后社会的影响更巨大,请举出两个典型例子说明。 15、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20世纪初中国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潮流。这两者的核心内容各是什么?有何共同之处? 16、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