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34294

青岛版四年级下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57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岛,四年级,因数,倍数,单元,教案
  • cover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体课例设计方案 实验小学 孙莉 2015.3 单元知识简析 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因数、倍数,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是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指导,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归纳和分类的数学思想。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解2、5、3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知识链接 本单元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信息窗 信息窗1 信息窗2 信息窗3 情境图的整体把握 本信息窗通过呈现的是12人参加球操表演的情境,借助问题“可以怎样排队”,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发现排数、每排人数与总人数12的关系,从而得出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并探索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呈现的数学信息有: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 本信息窗通过呈现舞蹈和叠罗汉表演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呈现的数学信息有:表演交谊舞的每组2人,表演圆圈舞的每组5人,表演叠罗汉的每组3人。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团体操表演的场景,通过让学生感受团体操表演的整齐化一,从而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集体参与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各方阵人数的特点,展开对质数、合数及分解质因数知识的学习。呈现的数学信息:操场上有五个方阵,分别是24人、25人、40人、35人、32人。 问题策略 充分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排队?”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思维。 观察情境图,指生说一说所看到的画面,师问:“同学们,想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吗?”,“如果你是体育委员,你想分别派多少人去参加?” 观察情境图,说出各方阵的人数,帮助学生弄懂“方阵”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提问题。当学生提不出时,教师引导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 例 题 的 处 理 红点问题是:“可以怎样排队?”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明确每排人数、排数与12的关系,让他们有序地、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用列举的方法使结果不重复、不遗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第一个小电脑标示的问题是:“你能找出24的因数吗?”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交流总结两种思路:一是根据除法算式找24的因数,二是根据乘法算式找24的因数,发现因数的特点。在找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有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个小电脑标示的问题是:“4的倍数有哪些?你能找一找吗?”用以上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找倍数的方法及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教学红点例题时,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解决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交谊舞和圆圈舞表演可以分别选派多少人参加?”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各项表演每组人数的特点,明确解决红点问题,实际就是知道参加这两种表演的人数应该分别是2、5的倍数。教师可以利用“百数表”引导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使所求结果不重复、不遗漏。找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尝试总结2、5倍数的特征,并进行举例验证,探索出2、5的倍数特征。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2、5倍数的特征放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