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34321

青岛版四年级下分数加减法(一)单元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80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岛,四年级,分数,加减法,单元,教案
  • cover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课例设计方案 修改人:刘晓艳 单 元 知 识 简 析 1、本单元是围绕“剪纸中的数学”这个主题进行教学的,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装饰性和趣味性,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手工活动。以剪纸为素材引入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用数学的眼光引人对新知识的学习。 2、知识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约分;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技能点: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简单的 现实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4、教学重难点: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习 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学数学学习的信心。 知识 链接 1、前置知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后续知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分数乘除法。 信息窗 信息窗1 信息窗2 信息窗3 信息窗4 相关链接 情境图的整体把握 情境图的整体把握 信息窗1呈现的是学生在剪纸前进行裁纸的场景。剪纸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手工活动,选取这样的素材引入学习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提取,通过学生的对话表达了数学信息:一张长方形的彩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3、剪正方形。通过解决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的问题,引入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的学习。 信息窗2呈现的信息是两个学生完成两幅剪纸作品的情境。由两个学生的对话和图上的标示,和图上的标示,说明“剪鲤鱼用了长方形纸的八分之一,剪蝴蝶用了长方形纸的八分之三。”通过解决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的问题,引入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信息窗3利用剪纸作品和统计表,反映了学生完成作品的情况。拟引导学生提出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对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信息的提取,2个小组剪纸情况统计表。 信息窗4呈现的是一幅长方形剪纸作品及规格,同时说明所布置展板的要求。拟引导学生研究布置展板的方法,开展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的学习。信息提取长方形“春”字作品,长3分米,宽2分米,用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一块正方形展板。(本信息窗内容的呈现建议创设真实情境,师生准备多张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剪纸作品或其他图画作品也可,现场模拟制作正方形展板,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该相关链接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主要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问 题 策 略 1、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介绍剪纸艺术的话题引入,然后出示情境图,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明白“整厘米”和“没有剩余”的意思,再根据情境图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