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3559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84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案 〖课程标准〗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学习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   通过列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学会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养成。   通过共同分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影响,学生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思考“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史实,知道各民族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培养其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   学生通过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促进其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和已有经验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对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实生活中,民族间友好交往的事实对学生的影响较深。   2. 初一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史实,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材分析〗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所以,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材处理   1. 将课文中的第一目(楷体字部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列为学习的内容。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纳入学习范围有利于学生对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措施的理解。   2.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一目中加入相关的图片。   由于民族融合对初一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学习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时,将反映当时民族融合的一些图片出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民族融合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1. 组织学生搜集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有关资料,编排课本剧。   2. 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剪辑歌曲《爱我中华》等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的活动采取分析讨论、表演课本剧表演等形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影碟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同学们对这首歌一定都很熟悉,那么,哪一名同学来说一说,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理解(略)。   教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杂居相处,亲如一家。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问题,现做一个现场调查。   (教师现场调查班级里的民族分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