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36714

14《驿路梨花》课件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8345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驿路梨花,课件
  • cover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四单元14课 《驿路梨花》 新知导入 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她。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写作顺序 和悬念设置。 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手法。 3.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作家作品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作家作品 【代表作】 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 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红指甲》; 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 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 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等。 知识链接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77年。“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重新发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曾随军在云南生活多年,有感于在这里的淳朴民风和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写下了与此相关的人和事。 驿路 陡 峭 竹篾 简陋 撵走 修葺 yì dǒu qiào lòu niǎn miè qì 读准字音 【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 【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承受不起。 【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 【修葺】整理(建筑物)。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词语积累 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1).按课文顺序复述: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整体感知 2).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2、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 核心事物:小屋。 “我”和老余 哈尼小姑娘 瑶族老人 解放军 梨花姑娘 整体感知 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4、依据“我们”的见闻,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精读文本 1、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我们”的焦急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面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精读文本 2、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屋的?你对草屋“主人”产生了怎样的印象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屋后边有干柴……有辣子” 精读文本 印象: 我们可以想见小屋主人一颗赤诚的心,火一般的热情,细心体贴人。 这些描写都表明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