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37818

第19*课 外国诗二首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3526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外国,二首,教案
  • cover
第19课* 外国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析诗歌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3.学习困境中追求理想和慎重选择人生之路的精神。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情境导入】 同学们,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遭遇了那么多的不幸,却始终不曾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多媒体出示朗读节奏划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深入探究———解读诗歌 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主研读诗歌。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就疑难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请同学发言,教师针对不同意见适当地加以评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扬有创新精神的同学,最后进行总结。) 明确:(1)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要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2)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面对噩运时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4)这个问题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诗中,诗人的意思是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故只能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有一天时机成熟时,完全而彻底地爆发。二是在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是灰心丧气,或是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地争强斗胜,反而坏了事,故必须“镇静”。这里,“镇静”就是“不慌乱”,即便把它理解为“忍耐、忍让”,那也是说不要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更有效地抗争。所以说,“须要镇静”同样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着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那将会倍感亲切;另一方面,作者要表达的对人生的看法是人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经历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正如彩虹那样,少了哪一种颜色都会是一种残缺,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