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37854

第6课 老山界 教案

日期:2024-05-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3138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6课,老山,教案
  • cover
第6课 老 山 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情境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词注音 2.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请找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1.惊惶(huánɡ)  攀谈(pān)   篱笆(lí) 峭壁 (qiào) 骨碌(ɡū) 包裹(ɡuǒ) 打战(zhàn) 蜷曲(quán) 点缀(zhuì) 矗(chù)立 奔驰(chí) 呜咽(yè) 澎湃(pài) 督促(dū) 咀嚼(jué) 马匹(pǐ) 苛捐杂税(kē) 酣然入梦(hān) 2.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 地点转移:山沟———山脚———山腰———山顶———下山。 3.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二、深入探究———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画、概括)。 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3.面对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4.第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第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 明确:不行。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5.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了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四、赏读课文———揣摩描写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军战士的? 明确: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2.分析生动的场面、景物描写。 阅读第22段,思考: (1)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顺序是什么? 明确:主要描写了星星、山峰、四围的山。是按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2)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把“山峰”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把“山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情趣。 (3)作者在这段中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物,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