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4409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392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II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卷网- 4、所属的章节:第七单元第二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战时共主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 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 ③探讨战时共主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 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表现并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史料分析。 ②问题探究。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深入剖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保持活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内容分析: (1)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2)教材分析: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使苏联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与此同时,斯大 林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暴露,最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学情分析:针对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能力这一现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探究式和启发试教学,注重师生双向交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内涵。 4、设计思路: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历史作用,必须首先让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所引发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地使学生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必要性,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归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斯大林模式”的成就与弊端,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要实事求是地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4分钟) 运用多媒体展示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了解苏俄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通过背景材料的再现,使学生认识当时俄国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推进新课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0分钟)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一、1918年夏天,恐怖分子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材料二、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1)当时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形势?(2)面对严峻的考验,假如你是当时的列宁,你会怎么办?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和教师提供的资料来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