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一 .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官渡之战 (1)交战双方:200年,曹操与袁绍。袁军大败 (2)影响:为曹操逐渐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 (1)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曹军大败。(2)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4.西晋的兴衰 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 5.东晋和南朝政局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前秦大败。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3)南朝: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 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 6.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讲解发展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都是重要粮仓)、手工业(养蚕絞丝、冶铸技术、制瓷业)得到显著发展。 (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7.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1)迁都: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2)改革内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②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汉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用汉律、学汉礼) (3)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8.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演化为北齐和北周。这五个北方朝代合称为北朝。 9.科技艺术成就 (1)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2)北朝贾思勰(xie):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3)东晋王羲之:“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4)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二 隋唐:开放革新时代 (一)隋的兴亡 1、隋朝的建立和发展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征集民工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一个中心:洛阳 两个端点: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连接的五大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积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3、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的盛衰 1、唐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政治: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处理君民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文化: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