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62187

2019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经典阅读与拓展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 课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75689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9,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语文
  • cover
课件35张PPT。《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胶 鬲 举 于 鱼 盐 之 中/ 管 夷 吾 举 于 士/孙 叔 敖 举 于 海/百 里 奚 举 于 市/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人 恒 过/然 后 能 改/困 于 心/衡 于 虑/而 后 作/ 征 于 色/发 于 声/ 而 后 喻/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国 恒 亡/然 后 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字词解释】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地。 举:选拔、任用。 士:狱官。任:责任,使命。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空(kòng)乏:资财缺乏。 拂:违背。乱:扰乱。 曾益:增加。曾,同“增”。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评析】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历艰难困苦后成就了不凡事业的例子,论证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字词解释】 恒过:常常犯错误。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 入: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出:指在国外。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 拂(bì)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评析】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上:苦其心志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动上:行拂乱其所为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首先运用排比句,举例论证人要有所成就必须经历磨炼,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接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举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主旨 感情结构 梳理归纳:人要有成就需经历磨炼。经历磨炼的好处正面论证:人在逆境中发愤图强反面论证:国家安乐导致灭亡归纳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的事迹,非常有力地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气势,节奏鲜明,自然引出论题。 2. 正反对比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正面论证逆境出人才;“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反面论证安乐往往导致国家灭亡。正反对比论证使得说理更全面,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内容 精析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是一句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得以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陈其事,非开宗明义,而是先列举事例,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大大增强了说服力。①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