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62279

2019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经典阅读与拓展训练—穿井得一人(19)课件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6844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9,一人,穿井,拓展训练,语文,阅读
  • cover
课件30张PPT。《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出于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宋 之 丁 氏/家 无 井 而 出 溉 汲/常 一 人 居 外/及 其 家 穿 井/告 人 曰 /吾 穿 井 得 一 人/有 闻 而 传 之 者/丁 氏 穿 井 得 一 人/国 人 道 之/闻 之 于 宋 君/ 宋 君 令 人 问 之 于 丁 氏/丁 氏 对 曰/ 得 一 人 之 使/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 求 闻 之 若 此/ 不 若 无 闻 也 【字词解释】 溉汲(gài 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知道、听说。 对:应答,回答。 【评析】《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最后简单总结全文的寓意。主旨 感情结构 梳理第一层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第二层叙述宋国姓丁的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内容 精析①之: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②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③于:闻之于宋君(介词,被)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一词 多义1. 宋之丁氏, ,常一人居外。 2. 有闻而传之者:“ 。” 3. 丁家的人用“ , 。”来回答国君使者。家 无 井 而 出 溉 汲一、句子默写 得 一 人 之 使 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二、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家无井而出溉汲( ) 2. 及其家穿井( ) 3. 国人道之( ) 4.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5. 丁氏对曰( ) 6. 得一人之使( ) 打水浇田等到讲述派遣应答,回答使唤,劳力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后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三、句子翻译 4.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国都中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四、内容理解简答题。 1.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 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3. 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有什么作用? 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要“以讹传讹”。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总结全文,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消息不可轻信。4. 《穿井得一人》中,你认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传言?生活中怎样避 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1)①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②“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导致丁氏的本意被曲解;③“国人”似乎也乐于讨论、传播这种离奇的传闻。 (2)面对道听途说的信息,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随便传播,一定要多方查证,辨别信息的真伪,实事求是,弄清真相。 五、综合分析选择题。 1. 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