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62388

2019届高三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模拟卷(二)

日期:2024-05-0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3648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届,高三,高考,全国,理科,综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模拟卷(二) 理科综合化学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Na 23 Si 28 Cu 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铜银合金(含少量铁)废料为原料回收银和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铜溶于过量稀硝酸,过滤、低温干燥得纯铜 B.电解时用粗银作阴极,硝酸银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C.用稀硫酸处理渣料时主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从滤液B中可以提取绿矾(FeSO4·7H2O) 【答案】D 【解析】A、由流程可知,粗铜中含有少量铁,铁和铜都能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过滤后低温干燥得不到纯铜,选项A错误; B、电解时,粗银作阳极,纯银作阴极,选项B错误; C、渣料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铜,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铁,两种金属氧化物均能与稀硫酸反应,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发生氧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错误; D、滤液B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绿矾,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名师点睛】本题以从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载体,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物质分离提纯、电解原理、氧化还原反的应用,明确流程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下述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Fe与浓硫酸由于温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 C.Ba(NO3)2溶液分别滴入Na2SO3和Na2SO4溶液中均能生成沉淀,但沉淀不是同一种物质 D.SO2具有漂白性,故它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答案】D 【解析】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A正确;常温下浓硫酸遇铁发生钝化现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Ba(NO3)2溶液与Na2SO3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Ba(NO3)2溶液与 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正确;SO2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碘变为碘离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D错误;正确选项D。 【名师点睛】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加热条件下,氧化膜被破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二氧化硫;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又生成氢气。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将氯化铁溶液直接蒸干得到氯化铁固体 B.利用图2装置可制备Fe(OH)2 C.图3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利用图4可收集氯化氢并进行尾气吸收 【答案】B 【解析】A项,在FeCl3溶液中,Fe3+发生水解:FeCl3+3H2OFe(OH)3+3HCl,由于加热蒸发,使HCl挥发,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结果生成Fe(OH)3,又由于灼热使Fe(OH)3分解生成Fe2O3,故A错误;B项,如图2装置制备Fe(OH)2,稀硫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可排出试管中的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