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7532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练习):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3954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1,醒的,亚洲,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选择题 1.(2009·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做何评价? 答案:(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 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方面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 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迫,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 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2.(2009·山东潍坊模拟,25)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两位东西方先哲为建设理想社会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谐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主张:孔子提出“仁”(或“礼”“中庸”);亚里士多德提倡理性,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或主张“中道”)。缺陷:模糊了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 (2)孙中山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2009·江苏,25B)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