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80847

3.2 青春有格 (教案+教学反思)

日期:2024-05-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385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春,教案,教学,反思
  • cover
3.2 青春有格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春不能违反的一些基本规则。 2.明确不断完善自己所应具备的品质。 能力目标 1.做到“行己有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懂得积善成德的道理,不断完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难点 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的辅助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中国古代有关修身立德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师:处在青春期的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行己有耻 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后,师生交流。 师: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例如,孔子曾说过“行己有耻”。那么,大家知道“行己有耻”的意思吗? 生:“行己有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师:还有哪些古语与“行己有耻”的含义比较接近呢? 生1: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生2: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师:“羞恶之心”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 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师:“行己有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生:“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样做 生:“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师: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 生:我们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道德规范要求,懂得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止于至善 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后,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吗? 生:《大学》。 师: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呢? 生:《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师:“止于至善”是一种什么境界呢? 生:“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师:我们怎样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呢? 生: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师: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见贤思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见贤思齐呢? 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学习他们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从而激发自己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自身自我完善的力量 师:从国家的层面看,做到见贤思齐有什么意义呢? 生: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止于至善”要求我们怎么做? 生:“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三、课堂小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板书设计 行己有耻→知道可为与不可为 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一→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课时教学立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