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9147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345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历史,15课,明朝,对外
  • cover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本课分析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该单元的主题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课则揭开了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郑和下西洋”,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和意义等内容;第二目是“戚继光抗倭”,讲述了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对戚继光的评价等内容;第三目是“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介绍了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国澳门的罪行。三个子目的安排体现了明朝对外交往的友好和冲突。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甚理解。学生通过读图,可以加深对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影响的理解;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抗击外来侵略,戚继光是民族英雄;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国澳门,可以结合澳门回归来分析教材内容。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2.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3.澳门的地理位置。 史料实证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的分析,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历史解释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课前准备 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课通过图片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讲述法,学生通过听讲理解教材知识。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郑和船队 [教师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如《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 郑和下西洋(展示) [教师讲述]快速阅读教材P70第一段,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和目的。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1: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学生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展示图片]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提出问题]结合教材和郑和下西洋示意图,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先后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及他们最远到达的地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1:1405—1433年。 学生2: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生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形成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二目 戚继光抗倭(展示) [提出问题]“倭寇”指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