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99478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27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83273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27张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其他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英雄气概。 【学习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 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1、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明朝的对外关系》,在学习之前展示明朝皇帝微信对话,引出这节课的历史人物,我们今天的课与失踪的建文帝有一定的关系,那明成祖派谁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呢?学生回答郑和。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70页人物扫描,了解郑和其人。 同学们自学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西洋是哪里?老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地图。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2、自主学习: 郑和下西洋,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是彰显明朝天威的巨桅长帆,还是令人惊叹不已的奇珍异宝,都令沿途各国对遥远的东方充满向往。让我们一起踏上郑和远航的帆船,去了解那段辉煌的历史!请大家对照学案,再通读一遍课本70—71页的内容,包括相关史事,然后我找同学起来展示自学成果。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后,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就一目了然了。接下来老师对重难点进行一一剖析。 3、精讲点拨: (1)出示古文“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使‘国用羡俗’、‘宝物填溢’。” ———《明史·郑和传》 引导学生分析古文,首先示范,“欲踪迹之”,意思是寻找建文帝。然后让学生分析“示中国富强”、“宝物填溢”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其他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交往方式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需要概括、总结。教师为学生展示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绘画作品,给学生解释图片反映出来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皆是和谐的场景,可见郑和下西洋是遵循和平友好的原则。因为明成祖叮嘱郑和:“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一个难点,教师从两方面为学生分析,第一,用《三宝庙》《榜葛剌进麒麟图》,展现我们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可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了解和往来,增进了情谊。第二,郑和下西洋历尽艰辛,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并非易事,克服重重困难,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4、历史纵横 (1)纵向比较: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让学生思考,郑和所经路线能发现哪些朝代哪些人的足迹?提示学生思考汉代、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指出: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所派人员,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往来商人。 (2)横向比较:与同时期哥伦布航行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展示郑和宝船和哥伦布船的图片,及具体情况表格,让学生总结出郑和下西洋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进而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投影上出现一句话:“此举并非我一人之功!”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论从史出:让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并展示讨论成果。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