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0038

历史2011高考二轮复习配套训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35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历史,2011,高考,二轮,复习,配套
  • cover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9课时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2.儒家学说发展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 3.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B.为官僚贵族所垄断 C.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D.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制度得到加强 5.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 A.汉朝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C.董仲舒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汉武帝废除了同态复仇原则 6.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最主要是因为 ( )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 7.董仲舒的儒学,不同于原始儒学,是一种新儒学。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他与汉武帝一起作为西汉鼎盛时代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田昌五、安作樟主编《秦汉史》 材料三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的观点。 (2)材料二、三分别提出对董仲舒的不同评价标准,你比较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 为什么 8.孔孟为统治者提供方法论的政治伦理学说,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则完全变成官方的统治哲学。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时日:“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材料三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