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0073

历史2011高考二轮复习配套训练: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512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历史,2011,高考,二轮,复习,配套
  • cover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8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 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3.下列对《孔子讲学图》(右图)的评价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大批人才 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们垄断的局面 D.开创了由封建政府官办教育的全新局面 4.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二、非选择题 7.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偿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城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治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8.“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