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086

第25课《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23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5课,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教版,五四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 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 两字功名, 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 刘兴西蜀, 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醉了由他! 1.你怎样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写出什么样的现实? 3.以“醉了由他”结尾,突出什么样的主题?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态度?六、写作特色 4.你怎样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5.下面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参考答案 1.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 2.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3.“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4.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 5.赞扬坚韧不拔的意志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 2.《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家。他与 、 、 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7.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8.“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 参考答案 1.小令;曲牌名;题目 2.马致远;元;曲;杂剧;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秋思之祖 3.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夕阳;断肠人在天涯 4.孤寂思乡之情 5.A 6.D 7.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