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11019

1.3土 地 改 革教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3387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案
  • cover
第3课 土 地 改 革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1.土地改革的开展。2.土地改革的意义。 难点:1.土地改革的背景。2.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作出提高农民收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是衡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领导把经济搞好的重要指标在于农民的增收。但解放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最大愿望都是什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 【史料链接】 材料一 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而且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材料二   【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二,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提示: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占人口比例90%的农民只占有全国20%-30%的土地,而占人口比例仅10%的地主却占有70%-80%的土地,农民生活极端贫困。 根源: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问题探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当时的农村形势和土地状况,假如你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人,请你谈一谈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提示: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二、土地改革的概况 【史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问题探究1】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图二、图三中的行为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提示: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图二、图三行为实施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问题探究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区别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答案提示:直接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   三、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类别 名称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地主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四、土地改革的结果和意义 1.结果。 【史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