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12383

(湖北省优公开课)12.2 滑轮 第二课时 课件(29张PPT)+教案+录课视频

日期:2024-04-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34680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录课,教案,PPT,29张,第二
    《滑轮》教学设计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洪山镇 蔡文强 一、应用创新点 纵观整节课,从如下几个方面我进行了创新尝试: (1)、讲解与PPT演示相结合。单纯的叙述有一定的局限性,再配上适量的PPT,可直观地显示滑轮组的工作情况。 (2)、PPT与相应的视频配合,让滑轮(组)真正的动起来,特别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看到重物升高的距离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的关系,让难点的突破变得水到渠成。 (3)、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突出了本节重点(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和简单计算)。此节知识本身并不复杂,但如不动手操作,学生学习的知识仅仅来源于记忆,有些学生对实际情况始终抱怀疑态度,通过动手,知识得到验证和巩固,学生还深刻理解了为什么真实值比理论值稍大。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滑轮及滑轮组》第二课时内容,有前面杠杆知识作基础,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动滑轮、定滑轮的基本特征 ,这课时重点在于学习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和简单的计算,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处于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心理上也是最叛逆的时期,讨厌枯燥说教和单纯记忆,而爱好真实的实验操作。本班学生是一个女生较多,气氛较活跃的班级,针对上述状况,特设计上述“三个结合”,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PPT和视频让学生看到滑轮组的工作状态,从理论上知道滑轮组基本知识,最后再通过动手实验验证知识、巩固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并正确判断省力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对比,学会绕滑轮组。 (2)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理解滑轮组中拉力与重力、绳子自由端与重物升高的倍数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滑轮组绕线方法和拉力与重力的倍数关系。 难点:绕线规则和滑轮组省力情况判断。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 带电子白板的教室,学生分组实验的铁架台、绕线、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2、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使用滑轮遇到的问题: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不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达到“两全其美”?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引出课题。】 3、经历探究、合作完成学习 (1)、探究1 滑轮组 (提出问题:如果在实际应用中,既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的方向怎么办?) 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教师先说明滑轮的画法、线的画法、绕线的规则等,学生自画草图,并安排学生板演、先后共得三种方案。 用此方法,将上下定、动滑轮的个数增加为2、3,学生完成绕线草图,在此基础上师生互动,总结绕线技巧与心得。 学生运用滑轮组动手探究: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2)、难点突破 绳子股数的判断方法:把绳子剪断,拴在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重物就由几段绳子承担。 ②、用你设计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记下拉力和物重,再数一数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剪断绳子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并让学生体会化繁为简的思想。】 4、巩固成果,速战速决 用课件呈现相应练习,让学生迅速作答。 5、课堂小结 旨在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6、巩固练习 (1)、让学生巩固知识。 (2)、增大知识的灵活和熟练程度。 六、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亮点1、课堂真实有效,教学目标得到实现,重点凸现,难点得到突破。2、师生关系较融洽,师生、生生互动较多。3、课堂预设(创新点)成功,准备较充分,生成较理想。不足:(1)、从整体上看,复习的时间过长。(2)、课件内容稍多,声音稍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