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71511

历史高中人教大纲版教案:5.7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1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89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经济,历史,交流,对外,发展,高中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 2.掌握两宋农业的发展和元代农业的发展,了解辽代、西夏、金代农业的发展。 3.掌握北宋的矿冶业、了解辽代的铁器制作、西夏的冶铁技术、金代的矿冶业。 4.掌握北宋丝织业的发展、了解辽代丝织业的发展。 5.掌握南宋棉纺织业的新成就和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 6.掌握两宋和元的制瓷业、了解辽的制瓷业。 7.掌握宋代造船业的发展。 8.掌握两宋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了解辽、夏、金商业的发展。 9.掌握元代的运河和都市。 10.掌握两宋的海外贸易、元朝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了解辽、金的对外贸易。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认识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新的繁荣,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认识宋元时期,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我国边疆地区扩展,辽、西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3.通过学习辽、宋、夏、金之间的贸易和宋、辽、金、元的对外贸易,认识这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海外贸易往来,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4.通过学习辽、夏、金、元经济的发展,认识辽、金人民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夏人民为祖国西北地区的开发付出了艰苦劳动。元朝时,蒙古族和其他各族对祖国边疆地区开发,都有重要贡献。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辽、西夏、金、元时期各族人民在我国边疆地区开发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 2.宋元农业的发展。 3.宋元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 4.两宋和元商业的发展、元朝运河的开通和都市的繁荣。 5.两宋和元海外贸易的发展。 ●教学难点 1.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对外贸易的通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3.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地图:《北宋、辽、西夏形势图》或《宋金对峙图》《隋朝大运河》《元朝大运河》。 3.运河、交子的图片。 4.自制投影图片:《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对照图》《辽、宋、夏、金、元手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教学方法 1.图表法:可制作图表,列出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等各个朝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讨论法、对比法:组织学生对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等各个朝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成就加以对比,发现它们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 3.阅读法、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比较琐碎的知识,可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看书,然后,教师再做讲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堂构思 本节内容属于非考试范围,内容丰富,头绪和知识点较多,涉及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等各个朝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成就。但主要是讲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比较容易看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抓住教学重点、认真仔细地分析难点。 2.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并将一些琐碎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成表格,以便上课时使用。另可设计一些问题,如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3.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