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2883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7205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1课,现代,中国,教育,发展,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是保证“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本课分三目介绍了新中国的教育发展。第一目“人民教育的奠基”介绍了建国初期,人民教育建立的背景、措施、成果等;第二目“动乱中的教育”介绍了“文革”时中国教育的挫折;第三目“教育的复兴”介绍了新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来了解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教育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学习思想文化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并且教育问题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本课教学将以师生互动为主,利用学习迁移理论,创设情境,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问题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自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同时,引入材料,中外对比,最终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甚至国家命运都系于教育。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具体措施,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教训;新时期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探究教育发展的初步成就;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图表和问题探究,领会概念,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使学生体会到现在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不容易,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力及爱国热情。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材料: 江苏省兴化中学简史 校名 时间 校址 办学情况 兴化县立初级中学 1926年(创办) 原“文正书院”内 饮誉四方 同上 抗日战争期间 往返迁于乡村、城区 师生颠沛流离 同上 抗战胜利后 城中“文庙” 苏北兴化中学 1952年 同上 增办高中 江苏省兴化中学 1953年起 同上 革故鼎新,生机盎然 同上 “文革”时期 一度停课,混乱 同上 1994年 兴化城东郊新城小区(占地200余亩) 校友遍及五洲,人才光耀四海,学校受到省、市诸多嘉奖和表彰,通过省级重点中学验收 同上 2004年 同上 通过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验收 通过了解江苏省兴化中学简史,要求学生比较新旧中国的教育状况,思考新中国教育发展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教育的发展与什么因素相关? 过程评价:兴化中学历史悠久,但解放前,学校艰难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兴化中学的发展刚好体现了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兴起、“文革”时期的挫折、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教育是国之大事,它的发展既与科技、经济因素相关,又推动着科技、经济的发展。 图片导入→ 图1           图2 提问: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取得了哪些成就? 自主学习1:图1是袁隆平,他是杂交水稻之父。 自主学习2:图2是钱学森,他为中国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 提问:他们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自主学习,过程评价:两人都曾出国留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可见,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帮助他取得瞩目的成就。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为我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说明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