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34672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012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第一单元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①含义 旧石器时代 是什么(略) ②代表性遗址 分布特点 用火 生产生活 群居 渔猎采集 ①含义 新石器时代 是什么(略) ②代表性遗址 分布特点 原始农耕(时间、标志、意义) 生产生活 原始聚落 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 三皇五帝 ①建立 部落 国家 (夏的存否?) 夏朝 禅让制 世袭制 (启的继位?) ②发展:夏朝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地方 3.商朝 ①建立:商汤建国(时间、定都) 都城变更:盘庚迁殷 政治变迁 中央:商王、尹及事务官 国家机构 地方:内外服制 ②发展 甲骨文 文化成就 青铜器 ③灭亡(时间、事件、原因) 3.周朝 ①建立:武王伐纣(时间、定都) 分封制(定义、特点、目的、作用) 政治变迁 宗法制(定义、特点、目的、作用)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②发展 ①土地制度:井田制 经济文化成就 农业为主 ②生产工具 手工业为辅 ①青铜铸造 ②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③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灭亡 重难点:1.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器物与社会特征 2.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讲述内容】 课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首先我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大致的了解。第一点,把握石器时代的各个代表性遗址及其分布特点,第二,重点理解新旧石器时代更替带来的史前社会变化,特别是原始聚落与原始农耕出现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华文化多源性与统一性并存特征。 旧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的定义 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第一幅图上面显示两块石头,图二多了一块?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我上的不是数学课。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图二的石头不再是自然的光滑的,而是有棱有角,很显然是有意为之。准确的说,图一到图二,是石头到石器的转变,而石器,则是人类最早制作的工具。开始学会制作工具也是人转变为猿的根本标志。而这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又被学者称为旧石器时代。图二其实就是当时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2.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遗址 2.1遗址分布及特点 事实上,除了我们刚刚介绍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还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200万年的重庆巫山人。 问:来看一下接下来这张图,思考一下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什么呀?对,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因而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常常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了。 2.2旧石器时代生产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除了掌握了基本的打制石器的方法,还学会了用火。而这一技能的掌握,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同学们试想,有了火,就有了光和热。利用光照明、驱赶野兽;利用热取暖,烧制食物。这对于今后的生活生产都十分必要。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 首先,毫无疑问生活年代都是在旧石器时代 其次,文化遗存主要发现地是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黄河长江流域 与此同时,在生产生活领域 他们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并用以采集渔猎,甚至部分地区开始学会用火,并且由于个体能力的相对弱小与原始环境的险恶,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