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98022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语文S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7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 cover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壁诗。(板书)指导书写“邸” 。 我们来了解什么是题壁诗。(出示资料) 二、借助资料,初步感知。 1、解题。谁来说一下这首诗题写在哪里?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题临安邸》。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出示资料)作者林升是一位普通的读书人,为什么会在墙壁上题诗能?我们了解当时写作背景。(出示资料) 3、(对比北宋南宋国土)国土面积减少一半,被金兵占领。看到此景作者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愤恨)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国仇家恨,唇亡齿寒。那些权贵们干些什么呢?让我们看诗中如何介绍的。结合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1、诗中描写的临安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山外青山”说明山———多,“楼外楼”说明楼阁———多。    山上树木葱茏,楼上雕梁画栋,青山、高楼重重叠叠,互相掩映,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难怪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真美。(指名朗读)       2、这些重重叠叠、雕梁画栋的楼阁都是什么人在享用?(达官贵人)这些达官贵人真会享乐,把楼阁建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干什么呢?“西湖歌舞几时休”   3、谁来读一读后两句。    这里的游人是一般的普通游客吗?    这里的醉是“陶醉”吗?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说话。【板书:醉】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②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 四、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