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99931

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同步单元测试:种群和群落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5961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同步,单元
  • cover
阶段质量检测(三) 种群和群落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稳定型的出生率最大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大小 解析:选B 甲表示出生率,乙表示死亡率;丙表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丁为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大;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大小。 2.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简单变复杂 B.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强变弱 D.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 解析:选C 一般情况,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简单变复杂;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弱变强;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 3.下列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解析:选A A曲线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物种Ⅰ后增加者后减少表示捕食者,物种Ⅱ先增加者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B曲线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图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D曲线图中一种生物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表示捕食关系,但物种Ⅰ是被捕食者,物种 Ⅱ 是捕食者。 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 (图1,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C.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 0.1 mm 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解析:选B 计数方格中酵母菌数量时,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据图2可知,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活细胞的细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龙胆紫不能进入细胞,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龙胆紫才能进入细胞;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 mm;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5.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解析:选C 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 6.如图①~④分别表示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可表示小麦与杂草 B.图②可表示大小两种草履虫 C.图③可表示大豆与根瘤菌 D.图④可表示HIV与T细胞 解析:选A ①表示捕食,②表示竞争,③表示互利共生,④表示寄生。小麦与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大小两种草履虫属于不同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为争夺营养和空间而发生竞争关系;大豆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对双方都有利;HIV与T细胞属于寄生关系,HIV利用T细胞的物质进行大量繁殖。 7.下图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