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07865

第1节 空气与氧气(空气组成及氧气含量的确定)(提高学案+练习)

日期:2024-06-1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575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空气,氧气,高学,含量,确定,1节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 3.1空气组成及氧气含量的确定-提高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要点梳理】 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图如下: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诠释】 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检验/除尽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物质 检验 除尽 操作 现象 CO2 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浑浊,慢,量少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H2O 无水硫酸铜+冰,置于空气中 白色固体变蓝 通入浓硫酸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 1. 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 (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2)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太慢(放出的热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大于1/5)。 装置设计 实验操作 反应原理 评价 一:拉瓦锡装置 把银白色的液态汞(水银)放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连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汞槽里的水银上升钟罩空间的1/5后便不再上升 ( △ ) Hg+O2→HgO ( △ ) HgO → Hg+O2↑ 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