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19211

6.《老山界》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84183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老山界,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阅读课文,捕捉构思艺术。 2.精读文章佳段,捕捉细节妙处。 3.仿写文章妙点,捕捉红军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内容,感受主题,体会红军艰难的行军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生动描写,并理解这样描写的组合元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遇到的走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等困难,表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这节课,我们继续领悟红军的精神。 一、品读领会精神 阅读“从山脚……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段,回答问题 。 1、“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的是什么?“一步一步”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奇观”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交流:“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4、“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5、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表明红军战士身临绝境仍很乐观。 6、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分析它的作用。 “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战士们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二、精读捕捉细节? 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四个字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露宿见闻 2、用自己的语言解说作者怎样对所见、所闻进行细节描写? 所见:星星、山峰、四围的山(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拟人。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交流:“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所闻:有声、寂静(比喻、排比、以静写动)。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交流:以动写静,折射出声音的不可捉摸。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 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 “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 “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景色之美,烘托乐观之情。 三、诵读品悟韵味 1、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