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28096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共36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247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18课,社会主义
  • cover
课件36张PPT。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经互会背景: 目的: 时间: 影响:冷战形成,苏要求东欧国家保持一致。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1949年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苏 联波 兰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 大 西 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 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2、政治上匈牙利事件爆发后, 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中国加入1953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影响(或评价) 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评价: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苏联模式僵化 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加强军事势力,优先发展重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目的: 内容: 影响:先经济改革(实施加速经济改革方案),后政治改革(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国家权力分散,导致苏联解体改革苏联经济发展的停滞局面催化剂:“八一九事变”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从苏联到独联体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解体含义:苏联分成好多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后来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独立。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乱”———僵”———垮”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直接引发“八一九”事件的爆发。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4.八一九事件5.苏联解体—直接导致解体———加速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体制更加僵化—冲击斯大林模式重点:农业重点:重工业后经济后政治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会存在下去?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僵化(根本原因) 2.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 3.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其他原因) 4.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直接原因) 5.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